我科研人员破解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应用难题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在线开放刊物《科学报道》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制造成本较低、发光效率高的叠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美国新一期《应用物理杂志》刊登了该研究成果。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与白炽灯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小、抗冲击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但发光二极管一般由无机半导体材料如镓、砷、磷等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普通无机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较难应用于大面积并需要高分辨率的组件,并且不可能做得很薄。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马东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塑料的碳基有机材料制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加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光源面积较大的面光源。
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只需要单发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而不需要多个复杂的发光层;把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串联起来,就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
马东阁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开发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成本、发光模式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照明、显示器背光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